
2017年国际生物电磁学会学术年会(BioEM2017)
由国际生物电磁学会(BEMS)和欧洲生物电磁学会(EBEA)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浙江省电磁及复合暴露健康危害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7年国际生物电磁学会学术年会(BioEM2017)于6月5日至9日在中国杭州浙江西湖山庄成功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生物电磁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BioEM2017是生物电磁学领域和电磁技术医学应用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随着电磁相关产品的日益普及,公众日常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和强度逐年增加,电磁辐射与健康问题亦备受科学界、公众、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来自全球24个国家生物电磁学界300余位顶尖学者、研究员、产业界代表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其中211名来自国外),就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问题、电磁技术临床应用研究、多学科交叉等展开了深入探讨。本届学术年会共安排了10场特邀大会报告、14场分会报告、4场专题研讨会、2场研究生学术报告会、2场学术海报交流会。
在会议开幕式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贺青华代表会议主办国致辞。贺青华高度评价了4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此次盛会的意义,感谢国内外同仁多年来对中国电磁辐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专家们充分利用一周会议时间分享学术成果和管理经验,为推动电磁技术应用、健康问题和电磁场暴露相关标准等研究奠定基础,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叶真肯定了浙江大学生物电磁学研究团队对本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并对本次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电磁场计划负责人Emilie van Deventer在大会上表示,WHO呼吁推进电磁辐射与人群健康的前瞻性研究。在手机辐射领域,5G技术已开始应用,但有关健康问题的研究严重滞后,WHO希望健康领域的研究能够尽快跟上通讯技术的发展。
会议还就环境电磁场暴露的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体内和体外)研究、环境电磁场暴露标准、电磁环境管理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等开展系列专题讨论。会议期间,国家环保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邀请与会的国内主要专家,讨论了正在制订中的《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限值》、《直流输电工程地面合成场强测量方法》。
来自浙江大学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获得者胡海岚教授代表中国做了大会特邀报告,系统介绍了光遗传学技术及其应用。会后,胡海岚和与会专家就未来光遗传学和磁遗传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深入探讨。
在会议闭幕式上,新当选的国际生物电磁学会主席Andrew Wood高度评价本届会议的筹备、组织工作以及会议取得的成果,认为“这是几十年来参加国际生物电磁学会学术年会中感觉最好的一次”。
本届国际生物电磁学会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不仅将促进我国生物电磁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而且将有效提升浙江大学的国际影响力。